与极端宗教和种族意识形态一样,极右主义和仇恨思想的传播,正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尤其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推动下,蔓延速度与传染效果超乎想象。1月初,本地刚有三名计划前往中东参与武装斗争的自我激进化男子,因触犯《内部安全法令》被拘留。星期一(2月10日)又多三人,其中一人是18岁华裔学生。内部安全局在文告中说,这名青年因在社媒接触到仇视回教和右翼极端主义内容,观看被推送的类似视频而自我激进化,甚至设想在新加坡引发一场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战争”。
这是本地第三名因受右翼极端主义思想影响自我激进化,而被拘留或接到限制令的年轻人。2020年底,一名16岁青年因被网络上的激进内容洗脑,计划对本地回教徒进行暴力攻击。去年1月,一名16岁少年在网上接触美国右翼极端主义的宣传资料后,自认为白人优越主义者,渴望日后到国外展开攻击行动。
三名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受到网上言论的影响。网络的暴力和极端内容,是导致本地青少年自我激进化的主要诱因。从2015年到去年11月,共有14名20岁及以下的青年,因接触极端暴力和恐怖主义内容,而逐渐走上激进化的道路,被内部安全局发出拘留令或限制令。
年轻人是容易受到极端主义影响的群体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还未建立充分自信的年轻人,通常需要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所有极端思想简单的世界观,往往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通过虚构的“我们和他们”的对立感,获得渴望的身份认同。
青少年可轻易在网上接触到这些内容,而社媒平台的算法不断向他们推送更多同类信息,使他们的观点更加极端、狭隘。就如内安局的最新个案,便是因为社媒平台的推荐系统,将越来越多极右主义的思想推送给他,于是被洗脑而难以自拔。
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更是他们社会化和自我认同的空间,社媒的回音室效应,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极端主义的思想漩涡。为此,政府或应多管齐下,除了在学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避免受片面和极端观点影响,还应当不时派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路演,说明自我激进化的风险,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此外,国民服役也是灌输爱国主义,强化青少年身份认同的重要机会。
必须注意的是,人工智能(AI)技术可能让自我激进化更频密发生。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已经开始利用AI生成和传播极端主义宣传材料,甚至能自动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至全球范围,让极端主义思想更个性化和具针对性,更容易接触到有潜在倾向的个人。内安局提醒公众,须关注周围是否有人表现出激进化倾向,以便及时让相关部门介入,防止悲剧发生。
新加坡的社会凝聚力是国家稳定的根基之一,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各族群间的信任和共同空间尤为重要。随着被激进化者的背景越来越多样化,什么年龄、性别、种族、宗教和国籍都有,新加坡必须保持警觉,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社会安全与稳定不被极端势力所破坏。即便执法机构全力以赴,但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质使得监控和干预变得更加困难,各界必须共同努力,保持警惕,做好应对激进主义威胁的准备,不让暴力和仇恨分裂我们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