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月信贷较一年前扩张的步伐远超预期,但创纪录的新增银行贷款未能扭转融资需求缓慢的顽固态势。
据彭博社星期一(2月17日)报道,金融机构当月提供了5.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9500亿新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992年有数据以来的同月最高。随着银行集中动用年初充裕的贷款额度,1月是放贷活动的旺季。
尽管数据表现积极,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星期五(14日)公布的数据,中国的整体信贷增幅仍保持在历史较弱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上升8%,在历史低位附近徘徊;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为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增速。
广义信贷衡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6万亿元,高于接受彭博调查的每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期,预估中值为6.5万亿元。
信贷增幅也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飙升,政府债券融资6930亿元。
法兴银行大中华经济学家林紫琼(Michelle Lam)表示,虽然中国官方近年放松对银行1月放贷的压力,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决策者正在给经济增添燃料”。
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反弹后,中国年初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意外走弱,因此可能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来防止增速的再度下滑。
根据中国央行上星期五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提供给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幅在上一季度趋缓至12.6%,为2020年以来的最慢增速。
过去几年工业信贷的飙升被视作中国推动经济转型的努力之一。
尽管在农历新年期间,中国民众出游和电影票房等打破纪录,但消费尚未完全复苏。
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未放松货币政策,而是以守卫人民币为当务之急。在中美两国进入新一轮贸易战后,央行仍然维持了对于汇率的支持,本周还在报告中指出,外部因素或掣肘货币政策宽松。
房产销售的改善则推动了家庭中长期贷款的反弹,1月增长了4935亿元,为一年以来新高。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