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春节后中国银行间资金利率并未如往常那样快速回落,央行流动性工具即将大量到期,叠加地方债供给接踵而至,两会开幕前银行间流动性料难以明显转松。
据彭博计算,包括中期借贷便利(MLF)、质押式逆回购和买断式逆回购在内,2月有逾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4420亿新元)的央行中短期贷款到期。此外,华创证券根据各地地方债发行计划测算,当月发行规模料约1.34万亿元,除去目前已公布的发行量,本月余下时间将有逾8000亿元地方债供给,亦将影响到流动性。
央行自春节长假后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了约1.5万亿元,此外,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尚未落地,且分析师称国有大行因负债压力而减少资金融出,隔夜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节后再度短暂上冲,与央行政策利率之差一度逼近四年来的高位。不过,流动性偏紧、资金成本高企也有效阻止了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帮助人民币汇率企稳。
“保持银行间流动性相对紧张确实有助于捍卫人民币,”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洁表示,考虑到中美未来可能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中国或许有意在目前阶段维持稳定。
此外,美联储降息前景有所淡化,也令中国货币宽松进一步面临掣肘。降准降息的宽松信号较为明显,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并不急于祭出“双降”大招,而是选择以其他流动性工具呵护资金面。
这一倾向也有迹可循。1月中旬,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一度紧张,彼时节前降准的预期落空,但当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投放1.7万亿元资金,且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量亦为四年来最大,推动全市场隔夜资金利率从1月中旬的近4%回落至春节前的1.7%附近。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地方政府提前公布的发债计划与实际发行往往有出入。考虑到目前已经公布的发债文件涵盖了截至2月19日的发行,规模不足全月计划规模的四成,不排除最终实际发行规模远小于计划。如此,则政府债供给对流动性的影响将小于预期。
“如果降准推迟到两会之后,也不足为奇”,因为目前市场处于观望状态,且多数经济数据没有公布,IN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林表示。在流动性紧张但不降准的情况下,他预计本月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将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渣打的刘洁也预计,中国会在一季度末同时降准和降息,因为通缩压力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