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响应国家号召,不娶妻生子,是为不忠!”山东一家化工企业近日发布一项通知,要求适婚年龄的单身员工在今年10月前结婚,否则将面临被解雇的命运。
受访学者认为,这些企业或许更多是采取一种“低级红高级黑”的策略,通过极端且不合常理的手段来回应社会压力和政府号召。
总部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舜天化工集团近日公告,公司推行“勤劳善德,忠孝仁义”精神文化,要求员工“干好工作,成家立业,让家人放心”。
公告要求,28岁至58岁的单身员工(含离异)必须于9月30日前解决“个人婚姻问题”,一季度内完不成的,个人要写检讨;二季度内完不成的,公司要进行考核;三季度内完不成的,个人要离职。
此外,公司也设立办公室和人力资源部督办作为考核单位,并提出“如督办单位完不成以上工作,公司对督办单位进行重度不作为考核”。
舜天化工集团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市化工骨干企业。它的最新举动引发广泛的声讨与反感,公众普遍指责公司干预员工私人生活,涉嫌越界管理,触犯法律。
河北时代经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现亮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舜天化工的行为严重侵犯个人自由,从法律角度来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李现亮解释,结婚和离婚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企业无权干涉员工的私人生活,更不应决定员工的婚姻选择。这种做法显然违反《婚姻法》《民法典》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他说:“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令人无法接受,也暴露了某些企业在员工管理上的不尊重,甚至让人对员工的工作环境产生担忧。”

山东媒体《海报新闻》引述公司负责人说,这个通知旨在帮助和督促大龄未婚员工关注个人婚姻大事,希望通过硬性规定激励员工尽快成家立业。
不过,公司强调,在接到官方下达的整改指令后,已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废除了通知中的所有相关规定。
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过去几年,多个地方政府通过“催婚”政策、经济奖励、社会福利等各种措施,试图推动未婚适龄青年结婚生育,以应对低出生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然而,这些措施显然未能取得显著成效。根据中国民政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比前一年下降了20.5%,创下自197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人口生育率也未明显回升,持续呈下滑趋势。
台湾开南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张执中受访时研判,舜天化工要求员工在限期内结婚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目的,首先是企业负责人出于忠党爱国的初衷,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响应政府的生育政策号召,同时提升企业知名度。
另一种可能性更为复杂,即在地方政府指标压力的驱动下,企业可能采取违法且极端的“反向操作”来应对政策要求,从而凸显政策本身的不合理之处。
张执中说,舜天化工的强硬手段表面上看似是为了推动员工结婚和生育,但实际上更多表现为一种“低级红高级黑”的行为;过于夸张的做法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违法性质,作为资深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这违反劳动法。
他说:“如果企业只是想鼓励员工结婚,完全可以通过奖金等激励措施,而不必采取离职威胁的做法。这反而适得其反,既未推动结婚生育政策,也未能有效响应政府号召,反而像是反向回应。”
张执中指出,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地方政府是否面临这样的指标压力,是否在生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是否对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求?
他说:“目前没有相关文件,无法确认,但从企业的举动来看,应该与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关联。”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近期第一次出现企业“爹味”(家长姿态)的员工生活管理。今年1月初,河南著名超市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布了《胖东来人结婚执行标准》,对员工婚礼制定了严格规定,包括要求员工结婚时不得收取或支付彩礼和嫁妆;不允许依赖父母积蓄买房买车;婚礼需简约轻松,禁止铺张浪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力涛受访时研判,像胖东来这样的企业可能认为自己在履行社会责任,试图通过对员工生活的管理来应对诸如人口生育率下降、结婚率降低等社会问题。
然而,这种做法并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可能产生反作用,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
他说:“现代企业的行为应更多地聚焦于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而非过度干预员工的个人选择。”
赵力涛认为,企业干涉员工生活的做法可能源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当时单位对员工生活的管理是一种“常态”,单位掌控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生活服务,这使得它们对员工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他还提到,在山东、河南等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价值观引导来塑造员工的行为。然而,这种家长式的做法现在会带来负面效应,不仅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反而可能引发公众的不满和反感。
不过,赵力涛预计,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演变和法律框架的完善,类似胖东来这种“生活管理”的做法不太可能成为普遍现象。企业如果要承担促进婚姻生育的社会责任,更好的做法是减少职场内卷,提升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