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闹海“哪吒” 火出海外?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势如破竹的架势持续刷新票房纪录,它的火爆也成为海外媒体和网民的热门话题。

随着该片周末将在北美上映,网络上也掀起了一场对哪吒“出海”的高度期待和关注。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星期三(2月12日)下午3时零4分,《哪吒2》票房突破93亿元(人民币,下同,17.2亿新元),冲破百亿指日可待。

?这部影片也因此成为全球影史第27部票房超过90亿元的影片,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24位。

据猫眼专业版的最新票房预测数据显示,《哪吒2》总票房将超过160亿元。

据中国媒体报道,《哪吒2》从星期四(2月13日)起,将陆续在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有网民在微博上评论说,“接下来,就看海外华人贡献票房了”。

的确,该片在海外的预售成绩相当亮眼,也值得期待。据红星新闻引述海外发行方华人影业透露,《哪吒2》在北美地区排片总数突破700间,仅预售票房就超越了近20年华语片首周末票房。

《哪吒2》宣传广告出现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屏幕上。(互联网)

美国IMDb平台显示,《哪吒2》开分高达8.1分,为影片的预售积攒了口碑。

从纽约、洛杉矶等地影院的一些购买记录看,不少场次的预售票已经售罄,有的连前三排的座位也已经显示满位。

中国央视新闻引述影片发行方说,《哪吒2》在美国预售上座率达90%以上。

已经在星期一(2月10日)超前点映的澳洲和新西兰地区,则刷新了近20年华语片在该地区点映票房纪录,其预售基本是“开售即售磬”。

实际上在《哪吒2》冲向海外市场前,它在国内市场创造的骄人战绩,已经引爆了海外各大媒体。

好莱坞业内媒体 《Deadline》上星期五(2月7日)发文说,《哪吒2》成为首部进入10亿美元(13.53亿新元)俱乐部的非好莱坞电影,并迅速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的前十榜单。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第13部突破10亿美元票房的大作,且是在北美市场之外。

《纽约时报》星期二(2月11日)发文引述独立电影评论家说,《哪吒2》是一部罕见的全方位成功的电影,“它面向所有观众群体,并成功地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

英国广播公司(BBC)则在报道中说,对中国观众而言,《哪吒2》展示了本土制作的电影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变得具有竞争力。

报道还引述IMDb上的一条影评说:“该片不仅展现了中国动画崛起的强大实力,也证明了传统中国神话在现代背景下的无限可能性。”

社交平台reddit上,不少网民震惊于《哪吒2》仅凭在中国大陆单一市场就能突破90亿元的票房,惊呼这“实在是太疯狂了”。

有台湾网民计划飞往大陆观影?

在小红书平台上,有IP为“中国台湾”的网民发帖询问《哪吒2》放映时间和购票方式,据称不少台湾网民计划飞往大陆观影。

这是因为台湾方面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每年限额只能有10部大陆电影在台上映,以抽签结果为准。

去年11月,台湾方面公布了今年中签的10部大陆电影,里面没有《哪吒2》,因此估计该片不会在台湾上映了。有心看《哪吒2》的台湾网民就只能去大陆或者其他海外地区观看。

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星期三对此呼吁,希望《哪吒2》尽快在台湾上映,让更多台湾民众直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了解大陆电影文化产业发展强大实力和强劲势头。

她同时也欢迎赴大陆参访交流的台湾同胞抽出时间在大陆看看电影,去打卡一些电影取景地。

闹海的哪吒,能否出海成功?

有中国媒体分析,海外的观众源大致来自两块:一块是华人基本盘形成的“捧场式观影”;另一块,则是借助社媒转化的观影,即近段时间被《哪吒2》刷屏,自然有兴趣亲自观影。

据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参加《哪吒2》美国洛杉矶首映礼的华人观众观察,观看此片的以海外华人为主。

《哪吒2》当地时间2月8日在洛杉矶举行首映礼。图为首映礼及同时举办的“欢乐春节集市”上的舞龙表演。(中新社)

但一部影片是否能打开国际市场,光是依靠海外华人捧场显然不够。如何争取非华人观众,或许才是对《哪吒2》的真正考验。

影片中一句“急急如律令”的台词据称被翻译成“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两天前就冲上热搜。

影片海外发行商华人影业工作人员立即出面辟谣,但这句源自中国道教文化的台词该如何翻译,才能让海外非华人观众接受,也让各路网民吵翻了天。

前述洛杉矶华人观众就表示,她好奇片中中国神话意味的台词和与之对应的英语字幕,能否被非华裔外国人看懂。

除了语言翻译的屏障,中华传统神话和文化属性也是非华人观众需要跨越的另一道屏障。

中华神话体系中各路神仙的关系与职责,以及背后的意涵,是华人世界以外的观众很难理解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孝道等观念,又与西方世界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存在较大差异。这都可能会让西方观众感到困惑 。

《哪吒2》联合导演戈弋也说,尽管影片的视觉特效与叙事张力备受认可,但西方观众对中国传统神话符号如“太乙真人”的认知隔阂仍是障碍。

《哪吒2》电影里的太乙真人形象。(互联网)

影评人蒋想想认为,《哪吒2》强调为家族或集体牺牲的情节,都有可能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产生接受上的隔阂。哪吒“剔骨还父”、片尾牺牲母亲等情节都有可能在欧美语境下引发争议。

过去像《流浪地球》这类影片虽然在中国市场爆红,但去到海外反响平平。不过,和这类影片相比,《哪吒2》从画面和内核在海外市场有着独特的优势。

IMDb上的高评分提到,影片特效精美、元素丰富,画面有一种“东方美学”和“神秘主义”色彩,或许会给海外观众带来“陌生而又熟悉”的体验。

英中电影合作研发中心创始人及总监陈晓雯说,《哪吒2》以青少年成长为故事主线,叛逆与责任的主题在全球都具有普适性,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接受。

无论哪吒此次出海能否再创票房奇迹,能否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它在海外引起的这一轮关注热度,也已经超越了一部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意义。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