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AI发展岔路口之巴黎峰会

2月10日在巴黎召开的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讨论如何在避免抑制创新的情况下,安全地拥抱AI技术,聚焦至今争议不休的AI监管和发展之间的取舍。作为一项很可能带来革命性改变的新科技,对于AI的关注并不仅限于科技和经济领域,因为它的庞大潜能,或许会决定国际竞争的结果和未来的地缘政治格局。但是由于美国硅谷企业急于求成的产业文化,使得对AI技术威胁人类文明的应有重视,让位于所可能创造的巨大财富。巴黎AI峰会显然不可能完全解答这些难题,但却是必要的一步。

峰会冠盖云集,美国副总统万斯、印度总理莫迪、中国副总理张国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等政治领导人出席,产业界翘楚如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皮查伊等,也参与这场1500人出席的盛会。这具体反映AI作为地缘政治博弈前沿阵地的现实,更凸显保障AI安全因为国际竞争所面对的制约。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产品的横空出世,对美国的领先优势构成严峻挑战,也让束缚发展的安全监管显得不合时宜。

尽管有“人工智能教父”美誉的加拿大电脑科学家本吉奥、世界首富马斯克等不断警告,AI对人类文明存在巨大潜在风险,且因为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再不及时重视技术失控的安全威胁就来不及了,但他们的观点眼下似乎并非主流。因为AI所能创造的庞大利益,包括生产力的提升和对日常生活效率的改善,以及被运用在军事科技上的优势,加上国际格局的阵营化,使得监管的呼声成为弱势。特别对正在领先的美国而言,任何放缓AI科技发展的做法,都可能是让他国迎头赶上的国家安全风险。

一贯以安全之名,在环境保护、维护消费者权益等领域制定各种管制条例的欧盟,2月11日就先发制人。负责监管AI的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以及多个欧盟国家,要求对DeepSeek展开可能侵犯安全隐私的调查,正说明国际竞争让理性的AI管制变得复杂化。东道主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认,虽然对AI不制定规则是危险的,但如果规则太多,同样也会带来风险。与在英国和韩国召开的前两场峰会聚焦于风险不同,如今企业界对越来越多的繁文缛节日益不满,认为这会扼杀创新。

欧盟自身的经验,证明这一不满并非毫无道理。强调安全和管制的欧盟,30年来的经济发展,已经严重滞后强调自由发展的美国。双方的经济总量在2008年相当,欧元区为14.2万亿美元(约19.2万亿新元),美国为14.8万亿美元;但欧盟在2023年只超过15万亿美元,落后美国的26.9万亿美元,显示过度管制拖慢经济发展。欧盟在2023年更因为运营成本太高,而流失3300亿欧元(约4608亿新元)资本,大多投资美国。这个前车之鉴,让反对过度监管AI的观点更理直气壮。。

在综合100多项指标的全球AI指数里排名第三的新加坡,也参与峰会的讨论。与会的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说,今年是重新评估AI发展的关键一年,包括更谨慎权衡AI的成本效益,以及调整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提高资源与能源效率。她宣布新加坡推出三项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计划,针对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使用AI的潜在风险,为新技术在全球的安全发展提供借鉴。针对民族主义兴起所带来的合作挑战,她认为各国应从自身竞争优势出发,认识到合作优于单打独斗。

美国对AI科技的相对放任立场,使得美国企业在领先之际,也发生所研发的AI产品,存在产出误导甚至欺骗性结果的问题。若不在源头及时改正,会意味着随着AI技术越先进,人类被误导的后果就越严重。此外,AI对产业和就业岗位的颠覆性影响日渐突出,必须尽快正视和解决。然而,面对越来越尖锐化的大国博弈形势,期待峰会能产生具体有效的应对方案,恐怕过于乐观。所以,巴黎峰会还只是开端,未来的挑战仍然艰巨而漫长。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