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自1月29日上映后,迅速打破逾百项中国影史纪录,已创下三个里程碑。一,2月6日轻松超过《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二,2月7日轻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冠军;三,2月9日轻松超过《战狼2》,成为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冠军。
195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成为拉丁美洲兴盛的文学流派。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授奖词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多部小说,写作技巧受拉美文学影响是不争的事实,但知识底蕴和叙事艺术显然根植于中国文化,包括《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世说新语》《搜神记》等。
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佳作,鲁迅通过狂人的“疯言疯语”,对中国社会“礼教吃人”的残酷现实,进行深刻犀利的批判。莫言小说《生死疲劳》通过六道轮回的魔幻情节,曲折揭示农民苦难与人性扭曲。相比而言,如今中文网络不少玄幻小说虽然流量大,通常只有肤浅的躯壳,缺乏灵魂和深度,适合打发碎片时间,更难留传后世。
《哪吒2》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故事新颖,场面宏大,特效专业,节奏流畅。从魔幻角度观察,用现代价值观和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改造中国古典神话。例如,《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滥杀无辜,顽劣犹如恶魔,电影巧妙作了“魔丸”投错胎的设定,在父母、师傅的感化下逐渐成长,丑萌的形象也讨人喜欢;龙王敖光说话老气横秋,内心并不冷酷,形象更是又帅又酷;没有简单的正反角色,也没有单一定性的“仙”与“魔”,对阐教、申公豹进行颠覆性设定,颇具匠心,且能自圆其说。
从现实角度观察,正如众多网民分析,影片存在大量政治隐喻。例如,玉虚宫高高在上,颜色与现实的白宫一致,形状八卦八边形,影射美国五角大楼;仙人绿佩类似美国绿卡,其中的纹理类似美国国徽,持有它便拥有通往特权世界(仙界)的通行证;用妖命炼丹的天元鼎外壁上标识,类似美元符号$,影射美元霸权不择手段、自私自利;“自诩照世明灯”台词与中文互联网通常嘲讽美国为“灯塔”遥相呼应;玉虚宫出产的噬魂丹,类似冠病病毒。
阐教仙界是规则的制定者和秩序维护者,也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人、妖两界顶礼膜拜,哪吒和敖丙起初心愿就是“一定要成仙”。实质坏事多如麻,操盘手玉虚宫大师兄无量仙翁自辩,炼妖成丹,问心无愧,目的是提升同门法力,维护“阐教霸业永恒”。讽刺的是,片末决战他展示原形是树妖(此处或致敬经典港片《倩女幽魂》),两个弟子鹤童、鹿童(捕妖队主力)也是妖,却不分青红皂白对同族赶尽杀绝。
哪吒发现阐教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相后,痛骂阐教“恃强凌弱、祸乱人间”“你们才是邪魔外道”;开始觉醒“这个仙不成也罢”,砸碎无量仙翁拉拢赠送的仙人绿佩,从被体制同化,到与体制决裂;进而奋起反抗强权,与敖丙、龙族、亿万海妖齐心协力,摧毁玉虚宫施虐的镇宫之宝天元鼎,一起获得自由与新生。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人反抗神权和王权,挑战最高权威和规则,颇具革命性,结局仍然被招安、封佛。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反抗父权,一人做事一人当,以自刎还父母养育之恩。在《哪吒》两部动画电影中,哪吒不再反抗父权,第一部反抗的是个人命运、身份偏见,是魔是仙自己说才算;第二部反抗的是群体命运、规则偏见,挑战仙界霸权和规则,和孙悟空一样具有革命性,并比孙悟空更进一步,不是一人反抗,而是动员无数底层弱势妖族一起反抗。
哪吒反驳“什么神仙妖魔,不过是禁锢异族命运的枷锁”,与现代启蒙思想“人生而平等”不谋而合。无量仙翁质问:“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哪吒回应:“我想试试”,清晰表明想走自己路、开出一条新路的决心,这与目前推行的“中国道路”理念吻合。中国人通常自称“龙的传人”,在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并非正面,中国也被美国频繁“妖魔化”,片中龙族挣脱锁链,带领亿万妖族反抗阐教并取胜。
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讲述“中国故事”,批判的锋芒向内、向上,赢得了世界认可。《哪吒2》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讲述“中国故事”,批判的锋芒向外、向上,用大量隐喻和情节控诉规则不公,已经取得中国民众普遍认可,世界反响如何拭目以待。海外市场接连上映,也许深受特朗普、美国霸权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和人民能够心领神会,产生共鸣。
《哪吒2》的主线其实老套,就是少年在觉醒和反抗中成长;同时又敏感,反抗,尤其哪吒式的暴力反抗,未必适合现代社会,何况中国电影审查偏向严格谨慎。多处政治隐喻和主旋律式台词用心良苦,必须明确指向境外才是安全的、放心的,否则既不适合春节档,也过不了审查关。这个创意,只擅长动画的技术控,或只擅长艺术的电影人想不出来,只有对中国政治深入洞察且有多年功底才想得到,且表现得体。
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题写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有七情六欲,无欲则无人性,活着也如行尸走肉。莫言出版《生死疲劳》时,曾在小说扉页上引用《佛说八大人觉经》:“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对多数人而言,生活平淡,事业平常,无欲做不到也没必要,世界总有牵挂羁绊,退而求其次,少欲可矣。坚持本真,寡欲则刚,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真实的人、完整的人,心灵足以自由飞翔。即使没有哪吒的实力与后台,拒绝引诱上贼船,不为虎作伥,不以善小而不为,也是对自己命运的选择和改变。
作者是中国时事评论员